云龙湖原名“簸箕洼”又名“石狗湖”,位于徐州城区西南部,西连韩山,东依云龙山,南停大山头和猪山。云龙湖真山真水,山清水秀,湖光山色,山水争辉。古往今来,其三面青山一面城的天工自然美景,吸引了众多游人。北宋文学家苏轼知徐州时,情钟此湖,曾发奇想:“若能引上游丁塘湖之水,则北湖俨若杭州。”然而,苏轼空有此愿,遗恨千年,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,才变成现实。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结为“姊妹湖”。西湖娇滴,云龙湖秀丽;西湖温和,云龙湖庄重;西湖浓妆,云龙湖淡抹;西湖幽深,云龙湖坦荡。
徐州古称彭城,向以众多的汉朝文化瑰宝闻名中外,其南郊园林却以山水风韵秀甲淮海。云龙山、云龙湖、彭园、动物园、淮海烈士陵园及泉山森林公园,莽莽苍苍,连成一片,气势磅薄,蔚成大观。风光秀美的云龙湖风景名胜区则是其中闪闪发光的一颗璀璨明珠。云龙湖真山真水,山清水秀,湖光山色,山水争辉。古往今来,其三面青山一面城的天工自然美景,吸引了众多游子。北宋文学家苏轼知徐州时,情钟此湖,曾发奇想:“若能引上游丁塘湖之水,则北湖俨若杭州。”然而,苏轼空有此愿,遗恨千年,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,才变成现实。西湖娇滴,云龙湖秀丽;西湖温和,云龙湖庄重;西湖浓妆,云龙湖淡抹;西湖幽深,云龙湖坦荡。1994年12月11日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结为“姊妹湖”。
改革开放以来,中共徐州市委、徐州市人民政府为提高城市功能,改善投资环境,增强吸引力,促进经济发展,锐意开发云龙湖风景区,辟馆建塔,筑岛修路,植木艺卉,精心装点,遂使云龙湖剖石见玉,光彩照人,成为一处综合观光的旅游风景区,一条玉带般的湖中路,把湖面分成东西两湖,石桥鉴通,垂柳两岸,草坪似毯;环湖路依山顺堤,宽阔平坦,环绕一湖碧水。市区中山路南端,即为云龙湖风景区大门。三面青山,叠翠连绵,一湖波光,尽收眼底,令人胸襟豁然,心旷神怡。沿湖而行,绿草如菌,三春桃红柳绿,仲夏荷花比艳,深秋枫叶如火,严冬青松傲雪,东岸夏景,西岸秋景,北岸冬景。四时风光鲜明,各自异彩纷呈。
云龙湖景点玉缀珠联,风物如画。以功能论,东湖游览区以水上活动和参观游览为主,西湖游览区以疗养度假为主,湖南则主要以娱乐及宾馆为主,以水相划又有水中景与水边景为分,一十八景,景景相望,各有千秋。云龙湖-西子湖,徐州人正以精巧的手法,无限的情爱,为她梳妆打扮,披彩挂玉,向世人展现出一个更加美丽的西子。
情与历史文化珠联玉缀,成为旅游休闲的绝佳之处。
为增加游客的游览、休憩空间,政府对湖东路进行改造,将原有路幅进行缩减(由原来的20米减至10米左右),拓宽亲水景观带,增加了园林小品、游步道及亲水平台等,缩小了云龙山、云龙湖的距离,让亲山、近水的游人在这里充分体会自然之美、山水之乐,成为云龙风景区内一条亲山近水的美丽风光带。
杏花春雨
云龙山西麓延绵十里,杏林满坡,与湖岸桃柳相映,构成一幅报春图。柳丝挂燕,杏花扬雪,上连青山,下映碧湖,如烟雾缭绕,引蜂飞蝶舞,加桃红片片,更是生机盎然。重现了苏东坡“云龙山下试春衣,放鹤亭前送落辉;一色杏花三十里,新郎君去马如飞”的诗境。
刘备泉
刘备泉位于云龙湖东北入口东侧,泉上方有三让亭,以喻陶谦三让徐州,刘备接任徐州牧,此泉因此而得名。古诗云:“苔遥踏新绿,缓步龙山曲。清泉石罅中,澹澹流碧玉。酌之深我心,冷澈沁肌骨。微雨济阳春,含声尽可欲。籍草泉之侧,悠然散遐瞩。”故此泉又名流碧泉。民间又称之为流壁泉,是因泉水涌出的地方有一巨大的石壁。
刘备泉茶苑
位于刘备泉南侧,紧靠汉画像石馆,为一组背山面湖的清代风格单层建筑,并利用山势形成富于变化的院落布局,建筑面积360平方米。
索道滑道
云龙山索、滑道位于风景优美、风光旖旎的云龙湖畔,穿梭于逶迤九节的云龙山脉。索道长1200米,垂直高度88米,西起果树盆艺园,中间站与观景台相对,东站与南郊彭园相对,斜跨云龙山,索道将整个南郊风景区连成一体,形成“陆、空”立体交通体系。游人在索道上凌空鸟瞰,城市美景和云龙湖风光尽收眼底。
云龙山滑道由世界著名的德国威港公司设计,并提供世界上最先进的不锈钢设备,滑道起点在索道中站附近,全长1000米,高84.5米,宽3米,滑道倚山起伏,随地形变化,安全舒适又富有刺激,与索道配套运行,形成立体交叉、快慢有序的娱乐网。
果树盆艺园
位于云龙湖东岸,汉画像石艺术馆南侧,占地40余亩,为仿古圆林建筑。此园将中国盆景艺术与果树栽培技术紧密结合,融观姿、赏花、观果于一体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盆中果木高不盈尺,树干虬区悬根露爪,苍劲奇特,春华秋实令人叹奇,在我国盆景艺术中独树一帜,被人称飘着果香的诗画,并被列为中国盆景的一大流派。果树盆艺园展出的作品有苹果、梨、山楂、柿、桃等十余种果树的盆景作精品。
季子挂剑台
座落于云龙山西鹿十里杏花村景区内,以彰显季子诚实诚信之德,扬徐州人从德向善之风。入口牌坊正面为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所书“季子挂剑台”;两侧楹联为“见礼知政,闻乐知德;观风审音,挂剑酬心”;横幅“至德遗风”;徐君墓冢的景墙石刻“延陵季子兮不忘故,脱千斤之剑兮带丘墓”出自《徐州人歌》。
杏花坞广场
位于湖东路中段,面积11000平方米,其中铺装5000平方米,绿地6000平方米。广场有三个特点:一是湖边设置亲水平台,便于亲水游览和游泳活动;二是保留原有大树,形成浓荫效果;三是广场采用自然布局,与自然山水环境融为一体。
花卉苑广场
位于湖东路南段,面积3200平方米,采用花岗岩和鹅卵石铺装。广场有三个功能:一是休闲功能,游人可以活动、休息;二是保健功能,周围栽植保健植物,挥发出的气体能调节人的精神、润肺、润脾,有些植物还有抗癌作用;三是健身功能,中心广场用鹅卵石铺装,赤脚在上面活动对足部有按摩作用。
苏公塔影
云龙山下临湖一丘名“金镫山”,海拔45米。山上有五层八角金琉璃塔一座,每层有观景护栏,内有旋转塔梯,扶摇可上,是为纪念原任徐州知事的苏轼而建,取名苏公塔。苏公塔为仿宋建筑,高26.17米,建筑面积312平方米。苏轼北宋时期曾在徐州任一年零十一个月的知州,因政绩卓越而深受徐州百姓的爱戴,在徐州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才子佳话。云龙风景区内与苏东坡有关的胜迹随处可见,苏公塔对面的杏花村,就是根据当年苏轼描写云龙山西山坡景色的诗“一色杏花三十里,新郎君去马如飞”而建。2004年对苏公塔维修时,新增了花岗岩石刻苏公生平行迹图,再现东坡当年生平。登塔俯瞰全湖,览小径蜿蜒曲折,湖畔水榭、曲桥、码头、方亭、虹桥错落有致,碧波塔影,荡漾诗情。夜间塔身霓虹反射,更是璀璨辉煌,倒映成金。
杏花村馆
位于云龙山脚下,周围杏林蜜布,春季杏花遍野,是踏青游园之佳处。杏花村馆为四合院建筑,由一进院落构成,建筑基本对称布置,中间主楼为两层,楼层设腰檐平座,四周皆为落地格扇,可凭栏远眺,湖光山色,尽收眼底。东西两厢为单层厢房,主楼两侧设附属用房,所有单体均由廊、墙联系分隔,形成若干内院。整组建筑风格清秀大方,体量适中,空间组织主次分明、灵透且富于变化,给人以民风淳朴的游览感受。杏花村总馆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972平方米。
云龙山庄
位于云龙山南坡,笑难湖生态游览观光区和湖东古迹文化游览区入口处,与云泉山庄一路之隔,地理位置极其优越,占地面积17亩,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,是集旅游、文化、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设施。
小南湖景区规划总面积1.661平方公里,其中水域面积0.962平方公里。小南湖景区布局呈“W”上有一横的形状。一横为湖南路,“W”中间的空白部位为小南湖的水面,景区内有一池二岛、三轩五园。其中一池:即小南湖水面通过两座长桥与主湖相通,形成相对独立的一片有园林建筑的幽静池塘;二岛:指从湖南路、湖南岸的南北两个方向伸向湖中的岛、两岛相望,水面相连,岛与岸之间以景观桥相连,造成小南湖多变的地形,也使每一条陆地、水面的游览线路都有移步换景的效果;三轩五园:指这里的园林古典式建筑,有亭、园、院、榭、台、轩、阁,以及桥、堤等。整个小南湖景区水面精巧、环湖布景,以“江南园林”特色的会馆艺苑、水乡人家、小桥流水、名苑流香、荷塘鱼藕为主体景观,形成“静湖幽园”的中国古典人文及自然景观特色。
景观桥及相关景点:
南湖长桥(暂用名):位于湖南路西段,是连接滨湖旅游观光区和南湖堤观光区的一座景观桥,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17孔连拱桥,其造型与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一致。全长183米,宽10米,最大孔径7。8米桥上可通汽车,桥下为水上游览通道,桥面采用汉白玉饰面。中部桥面隆起,形如弯月。桥形鲜明、生动、富有活力,具有赏心悦目的效果。
三影桥(暂用名):位于小南湖中部,是连接百花洲特色植被观赏区与南湖岛休闲度假区的一座景观桥,桥长85。5米,宽6米,中孔跨度20米。结构为石砌三孔拱桥,桥头两侧建仿古廊亭,亭与亭之间以廊相连形成廊桥,立面为敞开式结构,使水面上的空间半透半隔,增加水景的层次和水面的宽阔感,游人在桥上可领略“清风明月本无价,近水远山皆有情”的是诗情画意。拱桥桥身洁白,如玉带跨碧湖,三孔三影,丰姿卓越。
双影桥(暂用名):位于湖南路中段,为石砌多孔双道拱结构。桥长76。9米,宽20米,桥下有六孔。设南北两桥双车道,双车道之间有6米宽的水面,四周有护栏,护栏的东西两侧为花坛。桥头两侧有4个亭子,亭内设置石桌、石凳,供游人休憩、赏湖。整个建筑风格轻盈秀美、玲珑剔透,带有明显的南方拱桥的特点。
单影桥(暂用名):位于小南湖东部,是连接百花洲特色植被观赏区与生态林景观培育区的一座景观桥,桥长52米,宽6米,为单孔拱桥墩。一孔倒映湖中,犹如一轮明月。
石瓮倚月: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,石翁造型以新石器时代的陶瓮及徐州市出土的陶瓮为特点,结合两汉文化奔放、朴拙的精神面貌,融入三面景墙之中。该景点是整个小南湖景区甚至整个云龙湖的标志性景点,更完美地诠释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的姊妹关系,形成南观西湖“三潭倚月”,北游云龙湖“石瓮倚月”的关联性旅游景观。泛舟在“石瓮倚月”的景点中,将可观赏到刻意设计成橄榄型横断面的景墙和虚拟的瓮形,给人一种移步景异的优美画面;细看之下,则可欣赏到雕刻在景墙和石瓮上富有两汉文化特点的吉祥纹饰。
湖南景观路:湖南路全长1680米,道宽10米,两侧与园林景观相结合,沿线建有双影桥和南湖长桥两座景观桥,以及湖堤春晓、石瓮倚月两座亲水平台,北侧建有生态景石护岸,道路两侧游步道蜿蜒相随,成为继湖东路后云龙湖风景区又一条生态景观大道。
宋 苏轼《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》
云龙山下试春衣,放鹤亭前送落辉;一色杏花三十里,新郎君去马如飞。
元代 萨都剌 《徐州怀古》
古徐州形胜,销磨尽,几英雄。想铁甲重瞳,乌骓汗血,玉帐连空。楚歌八千兵散,料梦魂,应不到江东。空有黄河玉带, 乱山回合云龙。
汉家陵阕起秋风,黍禾满关中,更戏马台荒,画眉人远,燕子楼空。人生百年如寄,应开怀,一饮尽千盅。回首荒城斜日, 倚栏目送飞鸿。
清代 杨淮《流碧泉诗》
苔遥踏新绿,缓步龙山曲。清泉石罅中,澹澹流碧玉。酌之深我心,冷澈沁肌骨。微雨济阳春,含生尽可欲。藉草泉之侧,悠然散遐瞩。
清代 刘星炜《驾幸云龙赋》
云容容兮龙蜿蜿,山有石兮水有澜。驾飞泷兮履巑岏,眺芳胜兮睇洪河。麦浮浪兮水不波,歌欸乃兮舞婆娑。徐之人兮惬所祈,听长笛兮衣羽衣,晨候仗兮夕食甫归。
一曰:簸箕洼。云龙湖的《圆梦园记》碑载:“云龙湖原为一环山负郭之洼地,其形如簸箕,故名簸箕洼。”簸箕,乃三面有帮一面缺口,百姓簸麦簸米去糠瘪之粒的家庭用具。云龙湖东有云龙山,南有大山头、拉犁山,西有韩山,惟北缺一口,其形如簸箕。故依其形而名“簸箕洼”。据说“簸箕洼”之名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。
二曰:石沟湖。苏轼任徐州知州时,时从宾佐僚吏游览云龙山、云龙湖。站在山上或湖边,放眼眺望,一片洼地,犹如一条大沟,其沟三面环山,一面临城。苏轼《答王定民》诗中曰:“笔中好在留台寺,遥知旗队到石沟。”石沟就是指云龙湖。故以形而名“石沟湖”。后讹传为“石狗湖”。“石沟湖”之名已有近千年的历史。
三曰:石狗湖。据《徐州风物志》载:“石狗湖,多雨时南山之水尽汇于此,积久不退,昔人作石狗镇之,故名石狗湖。”另相传,明万历年间,云龙湖边住一老石匠,石匠养一条相依为命的大黑狗。一天大黑狗被一财主打死剥皮为己治病。老石匠悲痛之余到云龙山上找了一块大石头,按大黑狗的模样刻一石狗置于湖边,石狗不仅能看家护院,而且湖涝时能吸水,湖旱时能吐水,百姓旱涝保收,石狗成了神狗。人们为纪念石狗,就把这湖叫石狗湖。“石狗湖”之名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。多少年来,湖虽几经开掘疏浚,但尚未见到石狗,但愿有朝一日,石狗能重见天日。
四曰:尔家川。北宋元丰二年(1079)三月,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之际感慨万千,他在《罢徐州,往南京(商丘),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五首》中,倾诉了自己对徐州父老的深情,对徐州风光的依恋。第五首中有:“卜田向何许,石佛山南路。下有尔家川,千畦种秔稌。”之诗句。诗句中的石佛山就是指云龙山,尔家川就是指云龙湖,故云龙湖又有“尔家川”之别名。
五曰:苏伯湖。云龙湖的《重修云龙湖碑记》载:“云龙湖向以石狗湖之名,上承玉带河,溯源拔剑泉,下与奎河相通,雅称苏伯湖,以缅东坡治水之功也。”《新千年整理版———徐州府志》载:“城西南三里,有石狗湖(古曰簸箕洼。明潘季驯挑奎河,起苏伯湖,盖新此湖也。)”又载:“河臣潘季驯挑魁山支河,起苏伯湖入小河即此。”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曾言:“若引上游丁塘之水注之,则此湖俨若西湖。”苏轼曾率徐州百姓治湖,开辟了拔剑泉通往石沟湖的水道,但他的愿望未能实现便抱憾离徐。为缅怀苏轼当年的治水之功,故云龙湖又有“苏伯湖”之雅称。
六曰:云龙湖。《重修云龙湖碑记》载:“徐州市人民政府于1958年浚湖工,清淤叠堤,穿渠起闸,军民劳作,两易寒暑,八里长堤北卧,万亩绿波荡漾。1960年2月工竣之日,始有云龙湖之新称。”山以龙名酷肖其形,水以龙名画其神越。